2)第一章(聊斋系列) 连城_我在诸天寻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过独马桥。

  咱们晋宁县城,如今也只有史举人一个举人。”

  这倒也是实话。

  贫寒学子想要改变命运,唯有考功名一途。

  秀才虽然也是功名,但并不能真正改变命运,绝大多数秀才依然挣扎在温饱线。

  秀才的确有些特权,比如免徭役,免田税,见官不跪(仅限县级官员)。

  但中了举可就不一样了,中了举,便相当了入了仕,享受朝廷俸禄。

  虽然举人做官的极少,但至少有了做官的资格,相当于半个官身。

  就算不做官,回到乡里那也是一方名流乡绅,百姓见到都得恭恭敬敬称一声老爷。

  就连当地的官员,也得不时登门拜访。

  毕竟,朝廷的治度是皇权不下县。

  既然皇权不下县,那乡下地方朝廷又如何管辖?

  这便要靠乡绅自治了。

  举人,正是乡绅的主流。

  一个举人在乡里的地位,不亚于县太老爷的威风。

  总之,不管以前家里有多穷,一旦中举,一世风光,家人也都跟着沾光。

  只可惜,考中举人的机率太小了。

  晋城县不算小,但这么多年来仅仅只有三个人中举,县城里只有史举人一个。

  “乔兄,考举虽难,但也并非高不可攀,关键还是要掌握一些方法。”

  “方法?”乔生愣了愣:“什么方法?”

  “乔兄仔细想一想,古今往来,凡高中状元者,有几个是出了名的大才子?有几篇传世佳作?”

  “这……”

  乔生仔细回想了一番,好像还真是这么回事。

  “这么说吧,朝廷科举,并非选拔才子,而是人才,能够治国的人才。

  人们通常用状元之才来形容一个人文采出众,这有失偏颇。

  实际上,古今著名的大才子,大儒,几乎没有一个是状元。

  他们输的不是文采,而是策论。

  而朝廷,最看重的正是策论,包括殿试之上,也不会考什么诗词歌赋,都是考策论。

  所以,想要高中,不是一味的埋头苦读就能考中的。

  不少读书人以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为荣。

  当然,如果不求功名,当然没问题。

  但要求取功名,只埋头读书,又怎知天下大势?

  不知天下大势,又如何能够写出令考官满意,让朝廷满意的策论?

  又如何为官一方,治理朝政?”

  一通长长的话,令得乔生陷入了沉思。

  的确,他以前太过依赖书本了,在写策论之时往往也是根据前人之言而论,却很少有自己的见地。

  这是因为平日里见识太少了,只知读书,却很少去关注天下大事,故而也只能纸上谈兵。

  想通了这一点,乔生由衷拱手道:“听君一席话,胜读十年书,许兄果然高才,相信来年必定高中。”

  许长安不置可否,他可没打算在这个世界考取功名。

  聊了一会,许长安突然问道:“对了,听闻史举人有个女儿

  请收藏:https://m.4bqg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