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十八章 峣峣者易折(1969—1971) 第十八章(2)_毛泽东传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毛泽东、林彪紧张关系的升级还在于林彪要设立国家主席。

  自刘少奇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被打倒后,这一职位一直空缺着。

  林彪为显示他的想法不同于毛泽东,便用一种推理方式说:“不设国家主席,国家没有一个头,名不正言不顺。不适合人民的心理状态。

  林彪说,他希望毛泽东能像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样担任国家主席。毛泽东并不想要这个形式上的职务,但林彪一再坚持这一意见。毛泽东抱怨他不愿再当国家主席已经讲了六次了。

  对于林彪的别有用心,毛泽东挖苦说:“我讲了六次,一次就算是讲了一句吧,就是六万句,”但实际上“半句也不顶用,等于零”。毛泽东显然为此已动雷霆之怒。

  毛泽东开始感觉到—他可能是正确的—林彪正在蒙骗自己把国家主席这一最高职位让给他。毛泽东绝对无意这样做。

  从表面上看,林彪在天才问题和设国家主席问题上的过分表演令人吃惊。新的党章不是已经规定他是毛泽东的接班人吗?形势不是要他把耐心和谦虚置于首要地位吗

  然而,坐在第二把交椅上的林彪却迫不及待了。在毛泽东的身影下,他离最高领导权如此之近却又可望不可即。大概这种处境影响了他的判断力(对于第二号人物来说,命运总是不寻常,诸如丘吉尔阴影中的安东尼?艾登,林肯身边的休伯特?汉弗莱)。

  林彪的另一个问题是,不只是毛泽东,很多中国人也开始怀疑他是否有能力担任党的主席。

  1969年10月1日是“九大”之后的第一个国庆节,毛泽东和林彪一起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。林彪发表了讲话。他那微弱的、略带鼻音的发言毫无鼓舞作用。他把头埋在讲话稿中。甚至在他念稿子时,城楼下100万群众仍在高呼:“毛主席!毛主席!”

  人群中一定有很多人在怀疑—观礼台上的一些领导人亦在推测—疥病鬼一样的林彪是否真的具备当主席的素质。

  遥远的中国北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畔响起了枪炮声。苏联和中国这对“兄弟”、和平友好条约的伙伴,又曾自封为黑暗世界中国际无产阶级的两座灯塔,现在却为争夺一块冰冻的荒地而动起干戈。

  在“九大”前夕几周的战斗中,近千人被打死,绝大部分是中国人。

  毛泽东并未感到吃惊,他有可能甚至为自己辩护。他多年来一直认为,中国最大的问题是苏联而不是美国。中国有一句谚语:“不怕南面虎,要防北方熊。”毛泽东从谚语出发制定政策。

  当他发动“文化大革命”时,对毛泽东来说主要的国际问题是如何对付美国。1965年与柯西金会谈时,他向苏联人提出这样的问题:如果中美之间爆发了战争,莫斯科是否会给中国以援助

  

  请收藏:https://m.4bqg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